首页>学校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只限于课堂
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只限于课堂
来源: 立身教育  2014-09-25 10:35:00   责任编辑:施婷  www.k618.cn
内容提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绝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而是要加强公民文化自觉和文化坚守的意识,在全社会形成敬畏、崇尚、尊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刘运峰强调,“传...

 元赵孟頫秋郊饮马图 

  [图语:元赵孟頫秋郊饮马图,为国画家赵孟頫所画,画于元代] 

   原标题: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得其形而遗其神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一首《离骚》,让某高校文艺学专业研究生龙旭回忆起自己的高中生活,同学们摇头晃脑,背着《离骚》,很有古风。只可惜,当初背得滚瓜烂熟的课文,现在基本都回去了。 

  记者随后采访了部分在校大学生和刚刚走出大学的毕业生们,绝大多数受访者均表示背不出来早忘了”“不会背”“只记得一点点是记者听到最多的回答。 

  面临传统文化日渐遇冷的问题,教育部日前公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详细阐述了从小学到大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要求,强调逐步落实课程标准修订和开发,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中。 

  对此,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和教育体系迫在眉睫。 

  那么,传统文化的传承究竟遭遇了怎样的困境?新形势下,我们又该如何科学合理地将其融入课程? 

  传统文化的尴尬处境 

  伴随着背完就忘的古诗词、古文等,中华文化这个模糊的概念似乎在我的生活中渐行渐远。当被问及在校学到了多少中华文化时,龙旭如此回答。 

  龙旭感叹道:除了一些耳熟能详的床前明月光’‘谁知盘中餐外,现在的大学生还有多少能原文背出《出师表》《兰亭集序》?还有多少能完全理解文章的含义?真的不多。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刘运峰的亲身经历佐证了龙旭的想法:十年前我在英国做访问学者,恰逢中秋,大家在一起联欢,我书写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位研究生毕业不久的朋友说,你怎么记得那么牢,我当时也背过,但考完就忘了 

  古代文学是传统文化的主要体现之一。不进脑”“不走心,不仅是古代文学教育的困境,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尴尬处境。 

【本文责编: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