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校教育>大学要回归育人之本
代表委员:大学要回归育人之本
来源: 光明日报  2015-03-17 11:35:00   责任编辑:施婷  www.k618.cn
内容提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到底什么样的大学才是真正的世界一流?中国大学距世界一流还有多远?未来还要抓好哪些关键点?

 

  【图语:北京大学】

  闵维方委员 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

  龚克代表 南开大学校长

  蔡达峰委员 复旦大学副校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到底什么样的大学才是真正的世界一流?中国大学距世界一流还有多远?未来还要抓好哪些关键点?今年两会,这些问题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

  一流大学要有一流学生、一流师资

  记者:什么样的大学是真正的世界一流?中国大学的差距有多远?

  蔡达峰:从根本上说,评价一个国家是不是有一流大学,核心标准在于这个国家是不是世界上重要的人才强国。这个“强”既是形容词,也可以理解为动词,就是人才让国家更强大。世界一流大学不能光看排行,还要看它为国家提供了什么,如果还没达到这个要求,即便我们出了一两个诺贝尔奖,或是有了排行榜上的一流大学,对国家来说意义也不大。因为它们还不能充分体现大学的功能。具体到一所高校而言,很难找到统一的评价模式,但有些基本的东西是公认的,比如要有一流学生、一流师资,然后再说一流设施。一流师资方面要看能不能吸引世界上最优秀的教师,一流学生不能以分数评判,而要从学生的好学精神、求学能力等判断。从这些角度来说,眼下中国高校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闵维方:我心目中的一流大学既是传承人类文明的典范,也是探索未知世界、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沿;既是真正能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地,也是能够汇聚各学科世界领军人物的高地;既是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机构、推动国家实现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相互理解、交流和友谊的桥梁。不得不承认,尽管“985”工程已经启动了十多年,但我们的高校仍与世界一流大学存在很大差距。

  谈“世界”“一流”太多,谈“大学”还不够

  记者:制约我国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障碍是什么?短板又在哪?

  龚克:现在我们谈“世界一流大学”的时候,谈“世界”“一流”谈得多,谈“大学”的根本任务、基本职能不够。比如,我们现在拿论文指标来衡量时,往往把专门的科研机构跟大学一起比,这样的指标根本没有针对性。要衡量一个机构,必须紧扣最根本的内容,比如衡量一支军队,战斗力是根本。

  现在中国大学最大不足是务本不够。这个“本”,就是立德树人的根本。我们的大学功能多样化,有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等。但要牢记,所有这些的基本中心,就是要“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中国大学把人才培养工作看窄了,看成是教学工作,并把其他工作跟它并行起来,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学生的主体作用,无论是在学习活动,还是在参与学校管理方面,与世界优秀大学相比,都有非常突出的差距。但这样的差距,往往被一些表面的文章数、引用数、拥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等所代替。

  闵维方: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是大而不强、质量不高,导致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都流向了国外。没有大量拔尖的高水平人才,我们很难在尖端科技方面领先于世界,实现真正的创新驱动发展,进而满足服务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转型的需要。

  再来谈谈软指标。一流大学需要一流的办学理念、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目前,我们对一流大学应有的良好学术风气与精神、应有的优秀大学文化关注不够。大学应该有一种精神,有宽松活跃的学术氛围,使人们能在这里对真理进行执著的追求,使大学能通过不断的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去引领民族精神和社会进步。

【本文责编: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