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公开课>队课 > 非遗“扎染”进课堂 “双减”落地课后服务增“色”
非遗“扎染”进课堂 “双减”落地课后服务增“色”
来源: 新华网    2023-10-09 11:09:00   责任编辑: 徐静   www.k618.cn
内容提要:

学生们刻龙板。曾佐然摄

扎染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织物染色技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双减”工作开展以来,泸州泸县牛滩镇牛滩小学就将扎染艺术融入到课后服务特色课程当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每个周二、周四放学后,在牛滩小学开展的特色课后服务课程中,学校的美术老师余思思便带领孩子们学习制作手工扎染。

“泸县是龙文化之乡,龙桥之乡,请欣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雨坛彩龙的视频。”余思思用精彩的视频激发孩子们学习的愿望,“今天,我们就学习以龙文化为元素的扎染。”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龙文化”这一主题开始动手制作。一组的同学在勾画好“龙”形的图案上进行刻板,二组的同学刷上防腐的桐油定模,三组的同学用调制好的黄豆糊在布上印出形状,四组同学经过刮糊后将作品放入天然染料里静置三分钟。五组的同学最后晾干除糊,青白二色勾勒出的一件“龙”形状扎染品就制作完成了。

“我是从六年级上册开始学习扎染的,我很喜欢扎染,这个是我前几天用型染做成的一件艺术品。学习了扎染,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伟大,扎染不仅可以弘扬中国文化,还丰富了我的课后生活。”泸县牛滩小学学生钟明芯高兴地展示他的作品。

“牛滩扎染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学校在每周的二和周四开展了课后服务兴趣课,这一课程的开设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老师余思思说。

“我的爷爷就是开柒坊的。我从小变受到家庭的熏陶。”余思思说,一块块普通的白布,在爷爷的手中化作一件件扎染艺术品,图案纹样多变,色泽简洁质朴,让她感受到这种独特工艺的无穷趣味。

作为一名美术老师,余思思有着深厚的扎染情结。国家“双减”政策落地以来,牛滩小学围绕“学生高品质成长”这一中心任务,高度重视并做细做实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让课后服务走向课程化、特色化,激发校园新活力。余思思提出扎染进课堂,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重视,孩子们的追捧,家长们的赞誉,社会的认可。扎染作品先后参加了泸州市全民阅读日活动、重庆市荣昌区万灵镇和泸县牛滩镇开展的川渝整合交流活动等。

【本文责编: 徐静 】
上一篇:
下一篇: 《道德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