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陈琴照顾母亲】
2001年,母亲被确诊为渐冻症,陈琴在上学期间4次搬家,只为更好地照顾母亲,外出打工1年后又回到四川南充,只想多陪陪母亲。
7月16日,傍晚时分,天气转凉,四川南充嘉陵区新庙乡新学街上,女儿用轮椅推着母亲散步,父亲则紧跟在后面。这一家三口来自新庙乡油村坝村,租住在乡场上的一间门面里。女儿叫陈琴,其父母分别叫陈中国和王光群。
2001年,王光群确诊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渐冻症)时,陈琴年仅4岁,从那时起她就主动承担起照顾母亲的重任。
陈琴10个月大的时候,父母到深圳打工,把她托付给外婆照顾。直到2001年10月,母亲王光群才回到老家,将她接到身边照顾。
“尽管那时还小,但妈妈对我非常严格,不仅教我煮饭、洗衣服等,还教我为人处世之道。”陈琴告诉记者,后来她才明白家中发生了一场变故,母亲患上了一种不治之症,担心自己活不长,便想在有生之年教给她一些生活技能和做人道理。
采访中,陈中国回忆说,他和妻子当年均在深圳打工。一天,王光群准备端碗吃饭时,感觉四肢无力,双手颤抖,饭碗滑落到地上。当时,她就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问题。陈中国带着妻子先后在深圳、四川的医院体检,最后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病后的王光群回到老家养病,只剩丈夫在外打工。那年,陈琴才4岁。
王光群回家后,病情不断恶化,行动能力、语言功能均在退化,渐渐需要陈琴照顾。
2003年,陈琴开始上小学。“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煮饭,帮妈妈穿衣、洗漱,并喂她吃饭。”陈琴说,为了不耽误上学,她每天起床很早,周末也不例外。也是从那时起,她便开始承担起照顾妈妈的重任。
11岁起,带着母亲搬家求学
陈琴为了不耽误上学,中午都在学校吃午饭。于是,每天早上出门时,陈琴便将适量的米粉或奶粉倒进碗里,连同一个小水壶放在母亲触手可及的地方,以便她自己冲水喝。“有时候下午放学回家,我发现奶粉或米粉还在碗里,就知道妈妈饿了一整天。”回忆起这些,陈琴难过地说,她知道母亲的手连端碗的力气也没有了。从那时起,陈琴萌生了一个想法:带着妈妈租房求学。
2008年上半年发生的一件事情,更坚定了陈琴的想法。一天傍晚放学回家,11岁的陈琴没看见平常坐在饭桌旁的母亲,正在纳闷之时,却发现饭桌旁的地面上有一个黑影在动。她仔细一看,只见母亲侧卧在地上,右手肘部摔伤,衣服穿戴凌乱。“我想爬起来,但试了很多次都没有成功。”母亲的话让陈琴的眼眶顿时红了,她强忍住泪水,扶起母亲。
“下半年就要上小学六年级了,学业更加重,妈妈的病情也在加重。”陈琴说,2008年暑假期间,她与陈中国商量后决定,在新庙乡场租一间房屋,将母亲从村里接到乡场上住,既能节省每天上下学时间,又方便照顾母亲。
自从搬到乡场上,王光群的生活便有了规律。早上陈琴把她安顿好后就去上学,上午和下午有街坊邻居过来帮忙照看,傍晚陈琴放学回家做饭,做完作业后,就陪妈妈说会儿话。
2009年,王光群完全不能行动,陈中国为妻子购买了一辆轮椅。“我到哪里上学,就把妈妈带到哪里。”陈琴说,从小学到中学,她经历了4次搬家,直到2013年辍学。
“为什么要辍学呢?”面对记者的提问,陈琴不好意思地说:“因为照顾妈妈,学习成绩就下滑了。如果我以后考上了大学,谁又来照顾妈妈呢?”
18岁起,就近工作为父分担
“我家丫头照顾得很细心,10多年了,她妈妈没有患过一次褥疮。要不是她照顾,我哪有时间出去打工挣钱嘛!”陈中国说,女儿一天天长大,他不能一直把女儿留在家里。2014年春节后他决定不再外出打工,从陈琴手中接过照顾妻子的接力棒,并鼓励女儿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陈琴毅然接受了父亲的建议。“去年春节后我便到深圳一家工厂上班,每月工资有3000多元。”陈琴说,因为远在他乡,不能经常看到母亲,不能及时了解母亲的病情,她没过多久就后悔了,“我当时就想,如果选择在南充工作,家里发生什么事情也能第一时间赶回去帮忙。”今年春节后,陈琴回到南充。
今年5月,王光群胆结石发作,只有手术才能根治。但是她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如果手术必然有巨大的风险。最后,陈琴和父亲达成一致意见,放弃手术。“看到妈妈痛得汗水直流,我们也钻心地痛。”陈琴说,自己之所以选择留在南充工作,是因为想多陪陪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