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孝文化 > 背母看病行6000里 六旬大爷当选孝老爱亲模范
背母看病行6000里 六旬大爷当选孝老爱亲模范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0:57:45   责任编辑: 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 宜宾市高县羊田乡华丰村新街子组六旬大爷李宗贵常年用背篓背母亲看病,每月至少2次,每次至少3天,每天往返8公里, 6年来行程近6000里。李宗贵日前获评为宜宾孝老爱亲模...

【图语:用背篓背母亲看病】

  宜宾市高县羊田乡华丰村新街子组六旬大爷李宗贵常年用背篓背母亲看病,每月至少2次,每次至少3天,每天往返8公里,6年来行程近6000里。记者从宜宾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获悉,李宗贵日前获评为宜宾孝老爱亲模范。但不幸的是,他的母亲已于今年春节期间去世,享年89岁。“老人走得很安详,没有遭受病痛的太大折磨”,李宗贵说。

  宜宾六旬孝子背母看病 6年步行3000公里

  孝子李宗贵在背篓口沿上绑上木板,让母亲坐在木板上,双腿垂直放到背篓内部,既可让母亲自由地踮脚,又能使母亲的腿弯曲自如。罗敏 摄

  家住宜宾高县羊田乡华丰村新街子组的李宗贵,从2008年至今,每隔一段时间就用背篓背着母亲去看病,6年来行程近3000公里,其孝心感动乡邻。2013年3月5日,记者前往高县,了解这位孝子背后的故事。

  背母看病 孝心感动四乡八里

  今年60岁的李宗贵身高不足1.6米,体重不到50公斤,是一个典型的山村老头。在羊田乡只要一提起长年背母看病的人,几公里外的群众都说“认识”。

  3月5日,记者见到了李宗贵,60岁的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许多。李宗贵说,他的母亲余义友今年88岁。在母亲70岁时被查出胆内有三个结石,直径超过一公分,导致胆囊经常发炎引发全身疼痛,因家庭经济困难,至今无法筹集医手术费。

  从2008年后,母亲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胆囊炎经常发作,致使她不能走路,只能躺在床上呻吟。每当母亲疼痛难忍时,李宗贵就背着母亲往卫生院跑。没想到这一“跑”就是6年,风雨无阻。

  余义友更是自豪地告诉记者:“要不是儿子孝顺,我早都不在人世了。”新街子组组长王文久说,余义友是新街子组目前年龄最大的老人,这与她儿子李宗贵的悉心照料分不开。

  家住宜宾高县田乡华丰村新街子组60岁的李宗贵,为省16元的车费,6年步行3000公里,背着母亲去卫生院看病。

  回报母恩 他坚持背母看病

  看见记者与母亲交谈,李宗贵一直在旁埋头倾听,从不插话,像个听话的孩子。看到母亲抹着泪说起自己的病情时,李宗贵赶紧把他给母亲买的香烟拿出来给母亲点上。

  令街坊乡邻诧异的是,余义友抽的是70元一条的香烟,而李宗贵抽的却是20元一斤的当地土烟。

  李宗贵说,记得他七八岁时,母亲是家里的壮劳力,每天只有2两米的口粮。可是母亲舍不得吃,总把口粮带回家加野菜煮,然后让他和妹妹吃,饿得皮包骨头的母亲只能上山挖树根充饥。“要不是母亲,我早就饿死了。”

  李宗贵说,第一次背母亲时没有经验,他用双手搂着母亲臀部,像背小孩子一样背,可母亲体重超过35公斤,李宗贵没走多远就双手发麻,后来他又找来女儿背小孩的背带,将母亲紧紧地绑在他的背上,由于母亲身体和自己的身体贴得太紧,令他呼吸困难,无法走远。

  经过几次摸索,李宗贵终于想到了一个背母亲的好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在背篓口绑上一块短木板,让母亲坐在木板上,双腿垂直放到背篓里,这样既可以让母亲的双腿自由弯曲,也让他背得轻松些。

  为省16元车费 他每天步行8公里

  “儿子曾说要出去打工,我舍不他走。”余义友说,如果没有儿子在身边,她就没法看病。可是李宗贵守着家里的一亩多山地,一年只有1000多元的收入,加上母亲的农村低保和养老金,也难以维持日常的开销。

  现在已有60岁的李宗贵背起母亲来,已经略显吃力了。他们家离最近的罗场镇卫生院约有4公里,李宗贵背着母亲至少要歇息6次才能到达卫生院。“如果坐班车,一个来回要花16元钱,我们根本支付不起这个钱。”

  为了省钱,李宗贵就选择背着母亲步行去卫生院,每月至少2次,每次都要来回地跑上好几天。由于没钱住院,他每天早上将母亲背往卫生院后,下午又将母亲背回家,每次也只能为母亲输点消炎止疼的药水,没多余的钱为母亲拿药。

  李宗贵对母亲的孝心不但感动了当地村民,还让他收获了爱情。李宗贵对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动了张永连,2002年,两人喜结连理,共同服侍老母亲。

  年岁渐高 不知还能背多久

  李宗贵说,随着年龄增长,他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母亲犯病的次数也不断增加。李宗贵告诉记者,目前村里已为母亲解决了农村低保和养老保险,可这些钱勉强够为母亲看病。他担心自己哪天背不动母亲了,到时候母亲可怎么办啊? 

【本文责编: 沈碧梅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