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南部山区一个乡镇小学,正在尝试一套贯穿小学6年的国学教育体系,以实现“国学教育日常化”。
陕西省宁强县胡家坝镇中心小学在全校13个教学班600多名学生中,试行开设《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课程。
遵循“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教学原则,学校分学段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学习。一二年级学生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三四年级学生诵读《增广贤文》《声律启蒙》;五六年级学生诵读《道德经》《论语》。
记者采访了解到,与常规课程授课相比,该校学生在国学教育课上表现得更为活跃。课堂上,面对教师提问,学生们总是抢着回答。
学校校园网开设国学论坛,不少学生课后与教师网上交流。
学校还经常开展“国学故事”比赛、“国学经典与我”演讲比赛、“国学传统伴我成长”征文比赛等。
学生们对国学经典有着浓厚的兴趣。放学了,不少学生聚在校园孔子浮雕图下,交流学习心得;寄宿学生吃饭时端着饭碗细细观赏《弟子规》彩图文化墙。
起初,家长们对学校试行“国学教育日常化”不理解,主要担心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升学。对此,学校尝试鼓励家长在孩子放学后和睡觉前,拿出10分钟,引导孩子进入国学园地。渐渐地,试行国学教育得到了家长认可。
胡家坝镇周家和村村民杜翠英说:“刚开始听说学校搞什么国学教育,我们也不懂,生怕把孩子的学习给耽误了……但是,现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好了,也更懂事了,还学会关心人了……”
感触
由于没有标准教材,学校只能使用自行打印的讲义,在教师带领下,学生一同诵读经典文章。
一些学生告诉记者,仅凭打印的讲义理解国学经典有困难。“如果配备有彩图和漫画的国学教材,就更通俗易懂。”
眼下,这个乡镇小学还没有一名精通国学的专职教师,只能由语文教师采取普及意义上的授课。
校长雷志敏深有感触地说:“因为缺精通国学的教师、缺少适合孩子特点的教材、缺乏提倡国学教育的社会氛围,所以真正实现‘国学教育日常化’目标,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雷志敏认为,开展少年国学教育,是对孩子人文素养的早期熏陶和有效培养,因此,他们的尝试和探索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