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贾湖骨笛】
原标题:中国音乐文化文明九千年
——试论河南舞阳贾湖骨笛的发掘及其意义
衡量中国音乐文化的标志是中国音乐五声音阶的形式。通过对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骨笛所进行的12年研究和测音表明,这批骨笛距今12年研究和测音表明,这批骨笛距今已有九千多年的历史,它有奏出完整和相当准确的五声音阶,因此我可以断定,在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初期,就音乐文化领域而言,居住在中国中原地区的先民们,在全人类中率先进入了音乐文化的时期。
从旧石器时期(“从二三百万年前开始至一万年前为止”见《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史前考古学条”)出现的四声音阶,发展到新石器时期应用的五声音阶,就是中国音乐从蒙昧时期到音乐文化文明时期的分水岭。
在旧石器时期的晚期就出现了四声音阶,它的应用范围主要体现在劳动号子的方面,它也是当时的最高音乐形式。以后,人们为了表达更复杂的情绪,用声音来表述人们的喜怒哀乐,便在四声音阶的基础上,发展成了五音阶,使音乐走入了文明的时期,而这理论的基础,就是建立在地河地省舞阳市贾湖遗址所发掘出来的骨笛研究之上的,因为,这批骨笛记截了中国中原地区从旧石器时期到新石器时期这个阶段中国中原地区的音乐文明概况。
贾湖遗址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贾湖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距舞阳县城22公里,在河南省中部偏南,地处黄淮大平原西南部边缘,是我国第二、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南北、东西交流的要冲,这里河流纵横,交通便利。贾湖所在地区为现代自然区划的北亚热带向北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地貌形态为波状起伏的平原,海拔高40-100米。地势由西北稍向东南倾斜。区内气候过渡性明显,热量由北向南递增,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地貌类型为淮河上游支流冲积--湖积平原,地洼,排水不畅,土壤淋深作用和潜育化现象明显。
人的生存是离不开水源的,贾湖境内流经河流有十多条,主要的或与遗址有关的河有:1.沙河;2.灰河;3.泥河;4.澧河;5.三里河。
据目前掌握的材料可知,这一带地区至少在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就有人类在活动,在舞阳大岗发现有细石器文化遗存。这里也有仰韶时代(距今七八千年前)、龙山时代(距今四千多年前)和商周时代的文化遗存。
通过对贾湖遗址所在地环境的调查得知,这里是古人生存的优良环境,敢就是在这特定的环境下,贾湖人在这里生息繁衍一千二在多年,并在这里孕育出代表中国远古时期音乐文化最高水平的贾湖骨笛主体。
贾湖骨笛的发掘为认识远古时期音乐文明提供了依据
1978年5月14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张居中、王胜利,在清理河南省舞阳县贾湖第282号墓时,发现该墓墓主人的白骨已不甚清晰,而唯独他左股骨旁放置的1只骨器完整无损,管身上有7个大小完全相同的接音孔和一个不知有何作用的小孔。当时适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裴明相和陈嘉祥两位先生到工地检查工作,裴老一见骨器出土,兴高采烈,不顾拂掉骨器身上的泥土,便按吹箫的方式对嘴吹着表演起来,由于骨器内的泥土当时尚末进行清理,还不能吹出声来。
这次发掘结束后不久,张居中和郝本性所长、裴明相先生及郑州大学考古专业的宋予秦先生一同携带贾湖282:20骨器来到北京,他们首先找到了我,我当时一见到这只骨器便大吃一惊,因为它的构造和新疆哈萨克族的吹奏乐器斯布斯额(汉名应为直吹木笛)和新疆塔吉克族的鹰骨笛极为相似,为区别它们,我便称它为贾湖骨笛。它的出现,比历史上任何关于笛的记载、出土的文物和砖雕绘画都要早数千年,当即我便带他们一行到中央民族乐团找到刘文金团长,当他听了我们简单的介绍之后,便召集管乐声部的好几位同志来试奏,笛子演奏家宁保生首先用斜吹的方法吹出了它的基本音阶,这一结果使所有在场的人都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1978年11月3日,我约定了黄翔鹏、童忠良先生及徐桃英、顾伯宝工程师前往郑州,并携带stroboconn闪光频谱测音仪,由黄、童二先生监测,我和徐桃英吹奏,顾伯宝操机。首先对当时出土的最完整的M282:20号骨笛进行了音序的测试,我和徐桃英分别用斜吹的方法吹奏了上行和下行的音序,又分别吹奏了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曲调,相当准确的音高和坚实而又燎亮的音色,使据场的人都大为震惊,因为这只骨笛,使所有在场的人第一次听到了用八千八百年前使用的骨笛在今天发出动人的乐声。经过我们的认真分析和研究,在当时对M282:20号骨笛初步有拟褒的前题下,得出两条初步结论:1.舞阳出土的骨笛是乐器,它是我国音乐考古史中出现最早的吹奏乐器实物;2.在八千多年前制造出来的骨笛已经具备了音阶概念(这是我们为慎重起见提出的最保守的结论),这也是我国任何典籍上都末见记载的乐器实物。对贾湖骨笛的进一步发掘和深入研究,将会揭开史前音乐文化面貌的新篇章。我们还共同约定,先委托黄翔鹏先生将这次考查的测音成果写成文章布告天下。并约定在末揭开贾湖骨笛面貌的时候,暂时先不要发表更多的文章,以避免出大的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