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老武汉风情》,作者萧继石,当代。]
城市精神扎根于地域文化,是对文化积淀的提炼,相应的,这些来自于地域文化的城市精神,又会对当下的城市产生影响。日前,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玉堂接受长江日报专访,深入探讨武汉精神如何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楚文化汲取养分,与当代文化、价值观融合,形成城市文化软实力,促进城市进一步发展。
深厚的楚文化基因
求知:在你看来,武汉精神,和其所属的地域文化、地域历史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刘玉堂:武汉提出“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是扎根于地域文化,对文化的核心提炼和高度升华。
先说“敢为人先”。春秋战国甚至更早的西周时期,当时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楚国敢于第一个称王,楚人获得了“楚人不服周”的评价,并且“不服周”后来作为武汉话传开、这一观念最后也被武汉承继下来,可以说,这是“敢为人先”的典型体现。到北宋,岳飞抗金大本营一直都是在黄鹤楼附近区域,他在著名词赋《满江红》里的那句“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大气豪迈,也可以体现为武汉敢为人先的一种精神底蕴。再看明清时期,关于四个最重要商业中心城市的流行说法是“天下四聚”,分别是北京、苏州、武汉、佛山这四个地方最是繁华,后来提“天下四镇”,汉口又是作为其中之一,以商业中心闻名。再就是辛亥首义,武汉打响第一枪,抗战时期,武汉军民浴血抗击侵略者,为抗战的胜利赢取时间;到了改革开放前期,武汉诞生第一个小商品市场、第一个聘请洋厂长、第一个异地股上市,“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让人印象深刻。
再来说“追求卓越”。现在武汉的黄陂地区早在商代就有盘龙城,被视为“南铜北运”重要的枢纽;而在辛亥革命前期,张之洞主持“湖北新政”,汉口在其经营之下,被赞誉为“驾乎津门、直追沪上”。到改革开放初期,武汉的经济总量在全国的大城市里排名第四,尽管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武汉曾经一度有所下降,但近几年也正在奋起直追。现在武汉提出“追求卓越”的目标,具体就是“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国际化大都市”,武汉向着实现这个目标迈进,正体现着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追求。
求知:武汉精神和荆楚文化联系密切,弘扬武汉精神,可以从楚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哪些养分?
刘玉堂: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湖北是楚国的中心,所以武汉的地域文化中有很深厚的楚文化的基因,武汉的文化跟楚文化本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楚文化,我把它概括为五种精神:第一,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第二,大象无形的开放气度;第三,一鸣惊人的创新意识;第四,上善若水的和谐理念;第五,九死未悔的爱国精神。这五种精神和武汉精神直接联系。比如,你要“一鸣惊人”,肯定要“敢为人先”,还有大象无形,对应“追求卓越”。武汉文化本身就是荆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武汉精神应该汲取这些优秀的文化内涵。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比如说其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和武汉精神高度一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楚文化、武汉文化是一个连锁的大体系,武汉文化根植于武汉,武汉精神作为当代价值,离不开传统优秀文化的滋养和互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