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砗磲】
翡翠、南红玛瑙的“热潮”已经降温,收藏市场又盯上了四大有机宝石之一的砗磲。记者了解到,砗磲价格四五年间已经上涨十多倍;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可能出现价格虚高,同时收藏者要警惕砗磲收藏品和证书造假。
收藏市场盯上“新热点”
海底巨型贝类砗磲同珊瑚、珍珠、琥珀并称为四大有机宝石。清代二品官员上朝时佩戴的朝珠是砗磲制成,清代六品官的顶子也是砗磲质地。此前,砗磲收藏并没有珍珠、琥珀那么火爆,近年来却成了新“热点”。
热衷收藏有机宝石的魏先生告诉记者,这几年砗磲已经从小众藏家的“心头好”发展为市场热门,几年前他曾经收过一个玉化砗磲手把件,当时只花了300元,现在同样的货在产地市场也要3000元以上。
在海南的砗磲交易市场,一个长度1米左右的砗磲贝壳原料已经从几年前的人民币两三千元上涨到2014年的七八万元。最近四五年,砗磲价格上涨十来倍,单件工艺品标价十万以上甚至百万的案例也不算鲜见。
国华商场珠宝销售顾问黄亮也向记者表示,近期砗磲工艺品、首饰等涨价很明显。“例如砗磲手串,价格上涨了好几倍,而且有更多的消费者关注。”
“资源稀缺”推动价格上涨
“砗磲价格走高也有稀缺性因素,因为它未来很有可能就像珊瑚一样,开采、销售都受到严格管制。”在海南三亚崖州古城经营文玩店“沁源堂”的卢先生告诉记者,3月上旬,以贝雕、砗磲工艺品闻名的海南琼海市潭门政府正式发文通知:严禁非法采挖、运载和摆放销售原料砗磲贝壳。一纸禁令更推高了砗磲的价格。
“现在市场已经在试探性涨价了。”在潘家园附近经营一家小文玩店的周女士告诉记者,“前几年来我店里买手串的客人,我有时候会送一个砗磲的大顶珠给他们,现在可送不起了。”
利益驱动造假手段升级
“市场要是不火爆,造假的花样也不会这样多。”卢先生告诉记者,内地市场有很多所谓的“砗磲”车挂、手串等,其实都是塑料制品假冒的,但随着砗磲热度增温,商家的造假手段也升级了。
“一些商贩会用药水浸泡成色较差的砗磲,使其变得透明,仿造出“玉化程度高”的假象卖给过路游客,但这种经过处理的砗磲一周左右就会打回原形。”
此外,在砗磲市场上还有一种“证件造假”:也就是商贩出具标明“砗磲制品”的检验证书忽悠消费者,但实际上国家相关检验标准里没有“砗磲”一词,真正的砗磲制品也只能写成“贝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