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知识 > 【国学知识】古代礼仪之折腰
【国学知识】古代礼仪之折腰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1:50:20   责任编辑: 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后来引申为倾倒、崇拜,如毛泽东《沁园春..

 

【图语:古代传统礼仪之折腰】

  【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州郡派督邮巡视至县,县吏劝陶束带迎见,他感叹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后来引申为倾倒、崇拜,如毛泽东《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词语解释

  【词目】折腰

  【拼音】zhé yāo

  【解释】

  1、弯腰行礼,通常是指失去自尊。

  2、屈身事奉:摧眉折腰事权贵。

  【出处】《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州郡派督邮巡视至县,县吏劝陶束带迎见,他感叹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示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后来引申为倾倒、崇拜,如毛泽东《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词语典故

  “折腰”是用作屈身事人的典故,出自于《晋书.陶潜传》。陶渊明生活于东晋时代,年轻时生活清贫,可为人乐观,又善于诗文。曾出任江州祭酒,由于他性情直爽,不满意官场丑恶,最后辞职归家。40岁时,他被荐举为彭泽县令,到任后秉公办事,从不肯屈从于权势。有一次,郡府派了一个督邮前来彭泽检查公务。陶渊明既不亲自迎接,也不张罗宴席。下级官吏告诉他说:“督邮是上司,你应该恭恭敬敬地迎接才对。”陶渊明听后,感慨地说:“我不能为五米的薪俸,而向这种乡里小儿折腰。”于是弃官回乡。从此以后,“不为五斗米折腰”成为有骨气的代称。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运用了这个典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本文责编: 郝菁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