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知识 > 回溯古代科举制度—隋朝
【国学知识】回溯古代科举制度—隋朝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1:50:19   责任编辑: 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 科举制度图册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该诏书把过去的十科举人改为四科举人,其分科举人的标准较前者更明确、更具体了,为唐代正式确立科举制奠定了基础。

 

  【图语:回溯隋朝科举制度(资料图)】

  科举制度图册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的),始置进士科,这是科举制创立之始。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开设进士科,这是科举制创立之始。 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这种分科取士,以试策取士的办法,在当时虽是草创时期,并不形成制度,科举这一名称,就是从分科举人这一概念所产生的,但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揭开中国选举史上新的一页。

  由此可见,隋炀帝始置进士科取士之时,科举制草创伊始,只是试策小文,还很不成熟。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下诏曰:

  天下之重,非独治所安,帝王之功,岂一士之略。自古明君哲后,立政 经邦,何尝不选贤 与能,收采幽滞。……夫孝悌有闻,人伦之本,德行敦厚,立身之基。或节仪可称,或操屡 清洁, 所以激贪厉俗,有益风化。强毅正直,执宽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并为廊庙之用,实乃瑚琏之资。才堪将略,则拔之以衔侮,膂力骁壮,则任之以爪牙。爰及一艺可取,亦宜采录,众 善必 举,与时无弃。……文武有职事者,五品以上,宜依令十科举人。有一于此,不必求备。朕当待以不次,随才升擢。

  该诏书已明确提出十科举人的项目和标准,即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仪可称、操屡清洁、 强毅正直、执宽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骁壮。选士的项目和标准皆较明确、具体。

  其后,在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六月,再次下诏曰:

  诸郡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膂力骁壮、超绝等伦;在官勤奋、堪理政事 ;立性正直、不避强抑,四科举人。

  该诏书把过去的十科举人改为四科举人,其分科举人的标准较前者更明确、更具体了,为唐 代正式确立科举制奠定了基础。

【本文责编: 郝菁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