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知识 > 【国学知识】远古音乐的传闻
【古代音乐百科】音乐的起源及远古音乐的传闻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1:50:19   责任编辑: 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创造了音乐,据先秦典籍和地下出土的文物,在原始氏族社会,就已经有了简单的咏歌和舞蹈,有了简单的敲击和吹奏乐器。

 

【图语:中国古代音乐小百科】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创造了音乐,据先秦典籍和地下出土的文物,在原始氏族社会,就已经有了简单的咏歌和舞蹈,有了简单的敲击和吹奏乐器。

  音乐和其他艺术一样,也起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大自然中的松涛竹韵、鸟语虫吟以及工具撞击发出的各种声音,都使他们感到新奇、振奋和愉悦。“伐木丁丁,鸟鸣嘤嘤”(《诗经·小雅·伐木》),“春日载阳,有鸣庚仓”(《诗经·豳风·七月》),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有声有色的自然环境之中。渐渐地,他们对音高、音色和节奏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就试图去再现那些令他们感动的声音,于是,最原始的乐歌就产生了。

  从远古的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原始社会的乐舞都与先民们的劳动生活有关。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相当低下,生产工具相当简陋,劳动强度也就相当大,他们就用音乐来协调动作,借以减轻劳动强度。如《吕氏春秋·淫辞篇》所载的“举重劝力之歌”:

  今举大木者,前呼“舆謣”,后亦应之。

  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对此有更形象的描述:“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就像后代的劳动号子一样,这“杭育杭育”也一定有低昂错落的旋律、简洁明快的节奏的,它其实就是最早的乐歌。先民们用乐舞来描述和再现劳动的过程和场面。

  《尚书·益稷》记载:“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击石拊石”,是先民们在劳动之余,把劳动的工具如石刀、石斧等当作乐器来敲击;“百兽率舞”,是指人们身披鸟羽兽皮,扮作野兽,作逃奔扑击等种种情状,这实际上就是狩猎场面的再现。

  在《吴越春秋》中,还记载了一首古老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仅用八个字,就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先民们砍竹制弓去猎取鸟兽的情景:人们在狩猎的过程中发明了弓(箭)。他们砍断竹子(断竹),再把它拗弯,两端用绳拴上,就制成了一张弹弓(续竹),然后用它射出石块(飞土),去追逐猎取鸟兽(逐肉)。

  这两首乐歌,描写的是旧石器时代先民们的狩猎生活,也就是传说中的“燧人氏”和“伏羲氏”的时期。

  从考古发掘中,我们知道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明了骨哨、鼓、磬、钟、埙等乐器,它们差不多都是从劳动的工具演变而来的。

【本文责编: 郝菁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