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古代官员选拔之荐举(资料图)】
“荐举”中国古代的一种人事选拔制度,举荐的标准主要是德行、才能为主。作为选贤任能的一种形式,荐举历史可谓悠久。上古舜继尧位,靠的是荐举;春秋时的祁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说的也是荐举。至汉代开始作为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汉书·杨恽传》:“郎、谒者有罪过,辄奏免,荐举其高弟有行能者,至郡守九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但知承上接下,积财聚谷,便云我能为相;不知敬鬼事神,移风易俗,调节阴阳,荐举贤圣之至也。”
宋 陈亮 《铨选资格策》:“然庆历间,范富诸公思救磨勘荐举之弊,欲去旧例,以不次用人,而案百吏之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