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古代官员】
最近,“退休”一词大热。人们除了议论延迟退休政策,还在谈着央视主持人敬一丹的退休。在今人眼中,古人貌似没有退休一说。其实不然,古人也退休,而且退休年龄不比现代人早。
古人一般称退休为“致仕”或“致事”,也叫“致政”等。《尚书》记载:“大夫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礼记》中也说:“五十而爵,六十不亲学,七十致政。”关于退休年龄,明代之前规定为70岁,明清调整为60岁。可见,古人的退休年龄比及今人,还真不算早。
在古代,其实只有官吏才有真正意义上的退休。官吏到了退休年龄,必须要向皇帝呈上申请退休的奏折,皇帝批复同意后才能离开工作岗位。如果得不到皇帝的批复,或者皇帝执意挽留,那么也就只能工作到生命最后了。如元朝郭守敬,年逾七十屡次申请退休,但就是得不到批准,86岁时死于任上。但也有比较任性的官员。明代蒋冕,是当时一位既有学识又有威望的重臣。但他不贪恋官位,还不到退休年龄就坚决辞职,回乡隐居。后来皇帝觉得人才难得,几次下诏让蒋冕回朝续任,不过他都以斩钉截铁的态度回绝了。面对如此任性的下属,皇帝拿他也没辙,想想还是写首诗,表达自己的思贤之意,或许能感动这个倔老头,诗曰:“闻说江南一老牛,征书聘下已三秋。主人有甚相亏汝,几度加鞭不回头?”有意思的是,蒋冕还真不为所动,回了一首诗:“老牛用力已多年,颈破皮穿只想眠。犁耙已休春雨足,主人何用苦加鞭。”
比起今人退休后不菲的退休金保障,古代官吏退休后的生活要惨淡许多。汉代规定,只有年俸在2000石以上的官吏退休,才可领取原俸禄的三分之一作为养老金,其余均需自谋生路。就是到了盛唐,五品以上退休官吏才能享受“半俸”待遇。如诗人孟郊和贾岛,都是在副县职任上退休,后均因生活无着、贫病交困而死;韦应物因病从栎阳县令任上退休后,因没有住房,也只能靠借住长安西郊的善福寺得以存身。
“最美不过夕阳红”,安排好自己的退休生活,有时反而能在晚年的惬意中,感受到生活的真谛。古人也非常在意自己的退休生活,他们很懂得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明代刘伯温,在帮助朱元璋打下天下后,刚满60岁就向皇帝提出了退休。后来,他回到南田,想起官场的尔虞我诈,静观眼前的田园风光,写下诗句:“买条黄牛学种田,结间茅屋傍林泉。因思老去无多日,且向山中过几年。为吏为官皆是梦,能诗能酒总神仙。世间万事都增价,老了文章不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