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品读经典 > 中兴诗话45—魏子安《花月痕》
中兴诗话45—魏子安《花月痕》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1:54:05   责任编辑: 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 一个不图私利,不图清福,只图为社会、为人民多做贡献,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人,在领导岗位上,即使工作苦些、累些,他的心里也是充实的,这种充实感对他来说就是一...

  《中兴诗话—习近平讲话引用中华古语名句完全读本》45

 

  【一失足成千古恨】

  【典出】清代·魏子安《花月痕》

  【文稿摘要】二是为官之理。为官之理在于讲奉献。当共产党的“官”要造福于民,就得讲奉献,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毛泽东同志说,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如果想当官又想发财,那是十分危险的。有些人当了官,就以权谋私,结果是“一失足成千古恨”。陈毅同志不是早就说过“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吗?想通过当共产党的“官”来发财,党纪不容,国法不容。古时候说“无官一身轻”。想当官又想图清福也是办不到的。当官要负责任,任务没有完成要找你,有困难要找你,出了事故要找你。甚至老百姓心中有怨气,想骂人也是骂当官的。我认为认认真真地当好共产党的“官”是很辛苦的。我也没有听到哪一个称职的领导人说过当官真舒服。既然这样,为什么还有人要当官呢?从社会角度讲,官是一种职业,必须有人去做。从个人角度讲,当官是服从党的事业的需要。一个不图私利,不图清福,只图为社会、为人民多做贡献,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人,在领导岗位上,即使工作苦些、累些,他的心里也是充实的,这种充实感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无穷的乐趣。

  【刊文背景】(1990年3月,《从政杂谈》)


  【典出原文】《花月痕·第二十五回 影中影快谈红楼梦 恨里恨高咏绮怀诗》(节选)

  不一会,丫鬟掌上灯,摆出酒肴,三人小饮。到了二更,穆升带车来接。痴珠正待要走,却刮起大风,飞沙扬砾,吹得园中如万马奔驰一般。荷生道:“这样大风,怎样走的?而且一人回去,秋华堂何等寂寞!我两人情绪今日又是无聊,何不煮茗围炉,清谈一夜?”采秋道:“我教他们备下攒盒,将这些菜都给他们端去,我们慢慢作个长夜饮吧。”荷生、痴珠俱道:“好极!”

  当下穆升回去。楼上约有一下多钟,三人便浅斟细酌起来。大家参详华严庵签语,就说起《红楼梦》散花寺凤姐的签。痴珠因向采秋道:“我听见你有部批点《红楼梦》,何不取出给我一瞧?”采秋道:“那是前年病中借此消遣,病好就也丢开,现在此本还搁在家里。”痴珠道:“《红楼梦》没有批本,我早年也曾批过。后来在杭州舟中见部批本,系新出的书,依文解义,没甚好处。这两部书如今都不晓得丢在那里去了。你且说《红楼梦》大旨是讲什么?”

  采秋道:“我是将个‘空’字立定全部主脑。”痴珠道:“大虚幻境、警幻仙姑,此也尽人知道。你怎样说这‘空’字呢?”采秋道:“人家都将宝、黛两人看作整对,所以《后红楼》一书,要替黛玉伸出许多愤恨。至《红楼补梦》、《绮楼复梦》,更说得荒谬,与原书大不相似了。我的意思这书只说个宝玉,宝玉正对,反对是个妙玉。”痴珠不待说完,拍案道:“着!着!贾瑞的风月宝鉴,正照是凤姐,反照是骷髅,此就粗浅处指出宝玉是正面,妙玉是反面。人人都看《红楼梦》,难为你看得出这没文字的书缝!好是我批的书没刻出来,不然,竟与你雷同。”

  荷生笑道:“你两人真个英雄所见略同了。只是我没见过你们批本,却要请教:你们寻出几多凭据?”采秋道:“我的凭据却有几条:妙玉称个‘槛外人’,宝玉称个‘槛内人’;妙玉住的是栊翠庵,宝玉住的是恰红院;后来妙王观棋听琴,走火入魔;宝玉抛了通灵玉,着了红袈裟,回头是岸。书中先说妙玉怎样清洁,宝玉常常自认浊物;不想将来清者转浊,浊者极清!”痴珠叹一口气,高吟道:“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随说道:“你这凭据,我也曾寻出来。还有一条,是栊翠庵品茶说个‘海’字,也算书中关目。就书中贾雨村言例之:薛者,设也;黛者,代也。设此人代宝玉以写生。故宝玉二字,宝字上属于钗,就是宝钗,玉字下系于黛,就是黛玉。钗、黛直是个子虚乌有,算不得什么。倒是妙玉算是做宝玉的反面镜子,故名之为‘妙’。一尼一僧,暗暗影射,你道是不是呢?”采秋答应。荷生笑道:“好好一部《红楼》,给你说成尼僧合传,岂不可惜?”说得痴珠、采秋通笑了。


  【典出作者】

  魏秀仁(1819~1874年)字子安,又字子敦,侯官县东门外(今福州郊区洪山镇东门村塔头)人,清嘉庆十四年(1819年)生。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举人。秀仁屡赴礼部试,皆不第。后主讲于渭南(今陕西渭南县)、成都(今四川成都市)等地书院,曾任成都芙蓉书院院长。著作主要有小说《花月痕》。亦题《花月痕全书》、《花月因缘》、《花月痕全传》。为中国小说史上的一部名著。自光绪十四年(1888年)闽双笏庐的原刻本之后,各地争相翻刻。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重新整理出版。此外,魏秀仁还有《石经考》、《咄咄录》、《蹇蹇录》、《陔南山馆文集》、《碧花凝唾集》等30多部书稿,但多未刊行。

【本文责编: 郝菁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