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品读经典 > 中兴诗话60—孟子《孟子·滕文公下》
中兴诗话60—孟子《孟子·滕文公下》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1:53:58   责任编辑: 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 孟子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看作为人处世不可少的气节。孔子有个学生在战场上与敌人拼杀,头盔上的缨被击落了,他认为这有损气节,于是放下武器,宁...

  《中兴诗话—习近平讲话引用中华古语名句完全读本》60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典出】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下》

  【文稿摘要】纵观人类历史,凡有成就者,必有高风亮节。马克思就是在他一生中最贫困潦倒的时期写成《资本论》的。他在1852年2月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写道:“一个星期以来,我已达到非常痛快的地步:因为外衣进了当铺,我不能再出门,因为不让赊账,我不能再吃肉。”即使这样,马克思也没有屈服,没有停止工作。不畏艰难困苦,只为主义真,这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节。我国古代,孔子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赞扬不畏强暴的精神;孟子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看作为人处世不可少的气节。我认为,高尚的气节是每一个领导者所应有的品质。没有气节,就没有了脊梁骨。讲气节,要防止迂腐。孔子有个学生在战场上与敌人拼杀,头盔上的缨被击落了,他认为这有损气节,于是放下武器,宁愿让敌人刺死,也要捡起缨系在头盔上。这是多么的迂腐。在原则性问题上要讲气节,在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上要讲策略。

  【刊文背景】(1990年3月,《从政杂谈》)


  【典出原文】《孟子·滕文公下》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典出作者】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孟子最伟大的地方,便是主张“性善说”,全面阐发孔子论仁的精义。《孟子》七篇中,处处强调“仁”字。其保持先觉之志、养浩然之气,辨义利,别王霸,主张民贵君轻之说,强调养民教民之政,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责编: 郝菁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