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师道尊严>方寸之地刻师恩
方寸之地刻师恩
来源: 星辰在线  2015-03-17 11:48:00   责任编辑:施婷  www.k618.cn
内容提要:1986年寒假的一天,我步行十多华里,从靖港坐轮船到长沙,敲开了西园北里小巷李立老师的家门。

 

  【图语:李立作品】

  虢筱非

  1986年寒假的一天,我步行十多华里,从靖港坐轮船到长沙,敲开了西园北里小巷李立老师的家门。门开处,李立老师脸含微笑望着我:手里提着一只母鸡,口袋里是一本李立写的《毛泽东诗词印谱》,怯生生的脸,眼睛里有一种渴望。“叫什么?想学刻印?进来吧。”这是一声难以忘怀的呼唤,我成了李立老师的学生。

  1988年,我毕业工作了,自己有了工资买印石纸笔,画画刻印更勤,跑李老师家也更勤了。这段时间临摹汉白印和封泥特多。李老师看得很细,他说,汉印的风格特点是平直方正,制作方法是凿和铸,要抓住汉印的这些特点加以体会。临摹,就要临得像样;不仅形式上像,还要体味刀法的动转。方寸之地,气象万千哩!

  李老师说,他从小喜爱写画刻印,17岁时将刻印拓成一册,寄给在北京已获大名的齐白石。白石老人回信:“刀法足与余乱真,予叹之”,并谆谆相告:“始先必学古人或近代时贤,大入其室,然后必须自造门户,另具自家派别。”还要他将仿刻的 “古潭州人”一印章寄去。李老师就读华中美术学校时,还写信向白石老人请教,老人每信必复,甚至“临发此函时,画一虾寄其意”。直到1955年,他才有机会上京面见恩师。白石老师留李立进餐,送字送印,当面传授艺道,成为李立一辈子最为珍贵的回忆。

  那几年,也是李立老师最忙的时候。他先后为胡耀邦、梅兰芳、茅盾、吴冠中、赵少昂等刻过印章,5000多枚印章传到了五大洲的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从台湾举办展览回来后,接着又于1993年再次赴日本,先后在滋贺、东京、京都三地举办书画展览。1994年在曼谷举办了“李立金石书画预展”。

  1995年,我走进了湖南日报大院,负责国际国内时事稿件编辑。报社距李老师家近,抬腿走去,十分钟就到了。要知道,李立老师的家白天难得清静。这拨人还没走,那拨人又来了,李老师家简直就是一个艺术沙友。李老师刻印,要待客走人寐,一般都在午夜时分。二楼大画室,临窗放着一张书桌,灯光下,满头白发的李老师倚桌刻印。好多个夜晚,我坐在桌对面,屏息观看。夜深人静,刻刀入石,石屑溅落,发出清脆的“嘎嘎”声。老人家精力充沛,看他刻完,我欲告辞时,他喜欢说“还坐一会!还坐一会!”然后,兴致盎然地聊往事,聊艺术,鼓励我做点自己想做的事。

  1997年春节,我的《齐白石印艺》书稿写就,心怀忐忑。李老师看后,篆题“镕古铸今”四字鼓励。齐良迟老先生审核一些细节后,题写了“齐白石印艺”书名。《齐白石印艺》一书出版后,李老师挺欣慰,又鼓励我继续研究齐白石书法、绘画、诗词乃至早年木雕,争取每一门类写成一本书。2002年,我的《齐白石书艺》出版,李老师买了一百本书分送齐白石艺术爱好者。

  李老师热爱齐白石艺术,学习齐白石艺术。几十年来,坚持搜集齐白石印章、画稿、木雕等物,让我也亲眼看到不少齐白石艺术实物。原来,齐白石早年当木匠、当画匠时的作品,散落在湖南民间较多。有的人见这东西有人出钱收购,便从乡间弄来卖给李老师。他以个人之力,对保护齐白石早期作品,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李老师有一方闲章:“老眼无花”。2012年寒冬,复旦大学邓安庆教授来长沙。晚上我陪他去拜访李老师。老人家搬出珍藏多年的齐家赠物《明拓天发神谶碑》、齐白石早年刻字的砚台等物,一一给我们观赏。还拿出一块没刻完的印石,一会儿就刻出上百个字的边款。看着年近九旬的老人家在灯下刻出密密麻麻、大小仅几毫米的字来,邓教授十分惊叹。李老师见我们两人都戴着眼镜,慈祥地说,你们要注意保护好眼睛,老来视力不好,什么事都会做不了。

  后来,我再去时,李老师拿出一张拓片给大家看。原物为一件装米的木桶,四周刻着文天祥的《正气歌》,落款为光绪十八年壬辰,胡沁园书,齐白石刻。书法行楷,雕刻精致。一百二十年过去,可想象出当年乡绅生活是何等讲究!前辈为艺是何等认真!聊天中,李老师不失时机相诲:一艺之成,殊非不易。

  师教卅载,润物无声;方寸之地,尽显师恩。 

【本文责编: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