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体育老师】
对于成都体育学院大四毕业生王强来说,“最难就业年”只是个噱头,他的整个就业过程无比顺利,“完全没有感觉到压力”。往年挤破头都难进的成都中小学,而今年,却大开招聘之门。
前不久,武侯区破天荒地组织了48所学校到成都体育学院举行专场招聘会,提供的岗位数多达170多个。看到龙江路小学、川大附小、武侯高中、川大附中这些名校的招聘展位时,王强有种“运气来了”的感觉。
幸运的背后,其实源于一场中小学的体育教育改革。
在国家、省、市各级多次释放出强化体育的重要性后,中小学也加大了体育的教学力度,师资是最先要解决的问题。为此,从“王强”们开始,今年他们就明显感觉到了一场井喷式的需求量。
武侯区中小学 每天一节体育课
记者从武侯区多所中小学了解到,为了增强学生体质,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二项体育特长,从今年3月起,该区在全区范围内启动了“每天一节课”的体育课改。
按照目前的课标,要让全部学校的所有年级都变成每周5节体育课,变化可谓不小。对于高中来说,这样的课改尤其困难。武侯高中的试点走在了全区前面,从去年10月起,该校就启动了每周5节体育课的试点,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每周5节体育课意味着体育的课时和语文课时一样多,比数学和外语少一节,超过物理、历史。
此外,体育课的上课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该校学生不再统一上大课,而是根据爱好自主申报喜欢的体育项目,申报人数达30人以上的项目,学校就聘请老师开课。上课时,学生们根据自己选修项目走班上课(也就是前往相应的场地,如篮球馆、足球场等)。
据川大附小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每周5节课的体育课改已在学校实施了3周,学生、家长们反响都不错。以该校为例,体育课占用的是下午的托管时间以及一节校本语文课的时间。体育课的内容也分为锻炼身体素质的“大课”和专项训练两类。
招聘体育老师 今年靠“抢”
课程量的激增,最大的难题便是师资。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为了这场改革,武侯区从去年就开始酝酿大规模引进体育教师。在和各个学校依次核定体育教师缺口后,武侯区与成都体育学院多次磋商,今年年初所有学校面向成都体育学院的专场公开招聘会就开始了。
这场招聘会上,武侯区的48所有体育教师缺口学校,提供了170多个岗位,涉及足球、篮球、乒乓球、健美操、田径等多个专项。
“以前想要到成都的中小学教书,那是很难的,不管是区县还是学校都不会到高校来招聘,他们的公招名额都只有几个或者十来个。而今年,让不少学生有了种单位上门来抢他们的感觉”。成都体育学院宣传部部长欧雪松说,从十来个到170多个,需求是原来的10余倍,实属罕见。
川大附中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该校也有几年没有招聘体育教师了,而今年该校就将引进6名专业的体育老师,其中不乏研究生。
体育课变身“主流学科”
这场体育教改也让学科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武侯高中的体育老师曾勇看来,这下可谓让体育“打了翻身仗”,一位同行听说后还专门打电话开玩笑,说他这次从“糠箩兜”跳到了“米箩兜”。因为,建立了课程意味着就有课时费,从收入和课程安排上来看,体育科老师已从“豆芽科”跃升到了和语文、英语等同样重要的“主流学科”的地位。
据悉,目前在该校的体育课改中,多出来的3节体育课课时主要占用的是以往学生下午体育锻炼的时间。但由于从原本散漫的体锻时间变成了正式课程,其要求和配置也就完全不同了。
以前体育锻炼时,学生们可以懒散或者应付,但现在上升为正式课程进入课表后,就得认真对待了。以前很多学生即使大学毕业了也看不懂一些体育赛事,没有一项体育爱好。但改革后,通过在武侯高中的两年学习,学生们就至少能学到2门体育特长。因为按照课程标准,学生们毕业考核时,基本要达到相关项目的“业余爱好者”水平。
在川大附小,体育老师的教研组也一举变为拥有15人编制的“教学大组”,体育老师王聪说,每天一节体育课,对于增强学生的体质非常有益。目前老师们正在合理规划学校的专项课程,未来好让更多学生有兴趣的单项进入课程。
市教育局:加强体育教育是大趋势
对于武侯区的改革,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武侯区走在了成都市前头,而加强体育教育是一个趋势。根据《成都市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五年行动计划(2014~2018年)》,倡导学校构建富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体育艺术课程体系,全市还将扩大学生体育艺术成绩在中考升学成绩中的权重。到2018年,“阳光体育示范校”和“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占全市学校总数比例分别达到40%和30%。
而体育课改的第一步便是师资配置,以区级公招的方式,武侯区抢占了师资优势,为学校打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提前量。
据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不止武侯区,不少区县的学校也启动了相关的体育课改,通过把体育锻炼课程化,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形成体育特长。
成都体育学院:足球教师就业趋旺
而据成都体育学院学工部部长邬红丽介绍,除了武侯区,目前包括成华区、金牛区也与该校进行了毕业生的人才对接。一个突出的现象是,中小学在体育教师的招聘中,都增加了足球这一专项的教师需求。据欧雪松介绍,《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中规定,到2025年我国将建立5万所足球特色学校。少年足球已开启举国模式,校园足球也走到了聚光灯下。未来几年,体育类、师范类院校的体育教育的学生就业都将趋旺。而在足球专业方面,每年该校的毕业生仅100多人,估计未来市场还将有一定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