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师道尊严 > 帝师·清朝·李鸿藻28
帝师·清朝·李鸿藻28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1:24:09   责任编辑: 施婷   www.k618.cn
内容提要: 李鸿藻少年时代就聪明过人,17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一年后又中进士,从此开始了他长达50余年的为官生涯。

 

  【图语:李鸿藻】

  李鸿藻,字兰荪、寄云,号石孙、砚斋。1820年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庞口镇。李鸿藻少年时代就聪明过人,17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一年后又中进士,从此开始了他长达50余年的为官生涯。曾历任清内阁大学士和兵、礼、工、吏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等职务。他还是同治皇帝的老师,有“高阳相国”之称。他经历了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对清廷大政有过重要影响。

  李鸿藻所处的时代正值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时期。当时,西方列强,包括日本和沙俄对我国领土、主权虎视眈眈,无时无刻不在策划着侵略中国的阴谋和行动。面对政情诡谲、风云变幻的局势,

  他不畏强暴,在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中,坚决主张抗战,反对屈辱求和,始终坚持维护领土完整和尊严,反对外国的干涉和侵略。在朝政更迭、政争不断的情况下,他以清流议政,主张严整纲纪,清明政治,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持躬俭约,独守正,持大体,所荐多端士”。

  从1868至1871年,同治皇帝和慈禧多次提出重修圆明园。当时国力日渐衰微,西方列强正对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心存野心,随时窥探时机以求一逞之时。李鸿藻念及国力日衰,百姓穷困,多次或“明疏”或“密谏”,明确提出“不应虚糜帑糈,为此不急之务”,竭尽全力阻止重修并多次直接劝阻同治皇帝。最后,终于迫使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收回成命。

  此时,冀中河间等地又出现大灾,灾区饿殍遍野。李鸿藻和张之洞拟定了一份启事,呼吁朝廷官员募捐助赈。据保留至今的启事原稿及帐单记载,当时有29人响应。募捐多则白银一百两,少则十两、二十两。

  李鸿藻身体力行捐银五百两,并将全部捐款送至灾民手中。在当时朝廷日趋腐败,国库日渐空虚的情况下,能够体恤黎民疾苦,并以己之所能解囊助赈者实为寥寥无几。因此,李鸿藻之廉洁清正一直为后人称道。因此至今还传颂着他爱国爱民、清正廉洁的故事。 

【本文责编: 施婷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