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视大型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一经播出就好评如潮,被人们形容为传统文化大餐,强势刷屏!
近日,就连教育部长也为这档节目点了赞!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在两会全国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上,央视记者采访了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一见面他就肯定了《经典咏流传》节目在推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方面的积极意义。
陈部长说:“《经典咏流传》,这个名字就很好,在中国古代,咏是朗诵和歌唱结合在一起,流传就是传承下去,要流行起来,这个咏又是双关语,既是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又是一种期盼,让经典能够永远流传,让它在歌唱中、在朗诵中传承下来。”
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老师的培养很关键。要让各个学段的老师喜欢优秀传统文化,能有这方面修养,开口就能“白日依山尽”。
第二,新编中小学教材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特别是经典名篇的比重。目前中小学教材中的优秀古诗文比例已经提升了,这很必要。诗歌朗朗上口,又有节律,读起来能调节身体,还能调节心情,孩子们会很喜欢。必须把教材建设这件事做好。
第三,建设校园文化。如何让校园成为学生们学习、交流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乐园?这是教育部一直探索的课题。我们正在做的一项工作,是把戏曲、传统舞蹈、书法等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要素引入校园,目前取得很大进展。未来,还要进一步做好这件事。
优秀传统文化里面有着非常丰富的资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陈宝生部长在接受采访时说,优秀传统文化里面,包含中国人怎样看待世界、怎样看待生命,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非常丰富的资源,阐述得很系统。
如果不能把这些继承下来,在教育过程让我们的学生了解、继承,他们的人生就会发生方向的偏离。
《经典咏流传》为什么火爆荧屏
《经典咏流传》用流行的音符唤醒经典诗词的生命力,让更多美好的诗词在时隔千百年之后流行起来、传承下去,并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传统文化是精神的故乡
古人有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使得我们骨子里本身就具有了传统的情怀或气质,这是我们血脉相承的财富,更是我们得到归属感的依托,我们不仅要知道自己户口本上的故乡在哪儿,更需要知道自己灵魂的故乡在哪儿,以免你的落叶归根归了一个不完全的根,以免你的疑问永远没人真正懂得。
传承传统文化的主体在青少年
文化传承与发展切不可忘本,中华文化中有传统的底蕴,而中华传统文化的繁荣复兴需要几代人的智慧眼光。那么谁能担起如此重任?“文化自信”的底气何在?
“少年强则国强”,毋庸置疑,青少年在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青少年沐浴经典而后豁然开朗,博览群书而后自我感悟,用行动证明了实现民族复兴“舍我其谁”的情怀与气概。
知传统而后知传承
中国传统中就特别重视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这里的人文精神便包含着“以文化人”的精神思想。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的开展,潜移默化将其内化在了青少年的灵魂深处。文化可以立人,亦可立国,知文化而后知其力量,而后知为何传承、如何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