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知识 > 为什么男子二十岁称弱冠?
为什么男子二十岁称弱冠?
来源: 立身教育国学网    2024-09-30 11:50:28   责任编辑: 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 古人常称20岁左右的人为弱冠,如《滕王阁序》里就有“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这一称呼是从哪里来的呢?

韩马帖 

【图语:《韩马帖》,北宋书法家米芾所书 

  为什么男子二十岁称弱冠? 

  古人常称20岁左右的人为弱冠,如《滕王阁序》里就有“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这一称呼是从哪里来的呢?周代的青年20岁左右的时候,要举行一项冠礼。这项仪式由青年的父亲主持,在家庙举行,非常隆重。先后要加冠三次,表示此人可以参政,可以服兵役和参加祭祀,冠礼完成后才表示这个青年已经成人了。但人在20岁的时候,身体还未发育强壮,所以《礼记》中说:“二十曰弱、冠。”后人把“弱”和“冠”连在一起读,20岁就成了“弱冠”。 


 

  仪式  

 

  举行冠礼仪式是非常讲究和慎重的。据《仪礼.士冠礼》上所载,贵族男子到了二十岁,由父亲或兄长在宗庙里主持冠礼。行加冠礼首先要挑选吉日,选定加冠的来宾,并准备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然后由父兄引领进太庙,祭告天地、祖先。

  冠礼进行时,由来宾依次加冠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顶帽子,首先加用黑麻布材质做的缁布冠,表示从此有参政的资格,能担负起社会责任;接着再加用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军帽,表示从此要服兵役以保卫社稷疆土;最后加上红中带黑的素冠,是古代通行的礼帽,表示从此可以参加祭祀大典。

  三次加冠完成后,主人必须设酒宴招待宾赞等人(赞是宾的助手),叫“礼宾”。“礼宾”后,受冠者入内拜见母亲,然后由宾取“字”,代表今后自己在社会上有其尊严。古人认为成年后,只有长辈才可称其“名”,一般人或平辈只可称其“字”,因此要取“字”便于别人称呼。

  接着再依次拜见兄弟,拜见赞者,并入室拜见姑姊。之后,受冠者脱下最后一次加冠时所戴的帽子和衣服,穿上玄色的礼帽礼服,带着礼品,去拜见国君、卿大夫(在乡有官位者)和乡先生(退休乡居的官员)。

  冠礼的仪式,从周朝开始持续到清朝,直到清末民初,由于西风东渐,冠礼也就逐渐没落而消失了。

【本文责编: 郝菁 】
下一篇: 对联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