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知识 > 财主为什么又叫“员外”?
财主为什么又叫“员外”?
来源: 立身教育国学网    2024-09-30 11:50:29   责任编辑: 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 在古代小说戏剧里,常常看到财主富翁被称为“员外”,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呢?

  《蜂花图》 

【图语:《蜂花图》,清代画家所画 

    财主为什么又叫“员外”? 

  在古代小说戏剧里,常常看到财主富翁被称为“员外”,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呢?员外原来是官名,指在正员之外添置的官,唐朝的大诗人杜甫就曾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职。因为这种官职不属正常编制,所以有财有势的人多能靠行贿得到。后来,这个称呼就成为有财有势财主的通称,没有做过员外官的富翁,也被人们称作员外了。 


 

  沿革  

  三国魏末始置员外散骑常侍,晋初又置员外散骑侍郎。南北朝时,又有殿中员外将军、员外司马督等,都在官名上加“员外”。隋开皇六年(568),在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次官。唐、宋、辽、金、元、明、清沿其制,以郎中、员外郎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时号“员外”,实已在编制定员之内。此外,唐、宋、辽、金在尚书省左右司郎中下,也有员外郎。元属中书省。清代理藩院、太仆寺、内务府等也有员外郎。

  到了现代,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员外这一称呼逐渐淡出。但随之出现了“候补委员”这一新的职位称呼,于是就有了候补委员,其涵义与“员外”相比有一定变化,但大同小异,延用至今。

  级别 

  员外郎简称外郎或员外,通称副郎。南北朝简称员外散骑侍郎为员外郎。是较高贵的近侍官。隋代始于六部郎中之下设员外郎,以为郎中之助理,由此延至清代不变。惟唐制列在六品,明清则升为从五品。

  俗称的含义 随着时间推移和官制改革,明朝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不再与科举相关,而渐渐和财富联系在了一起,只要肯花银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财富是得到仕途功名的捷径,而头悬梁锥刺股、十年寒窗之苦尽可以统统免去。

  员外郎作为禄星,由他来保佑读书人状元及第、金榜题名,这多少有些讽刺意味。但即便是如此塑造,还是不能解决角色重复的问题,因为福星的尊贵其实已包含富贵的含义。

【本文责编: 郝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