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师道尊严 > 谁来为“师者”解惑?
谁来为“师者”解惑?
来源: 滨海时报    2024-09-30 11:27:10   责任编辑: 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 课时、论文、公开课、评分……在论及各级学校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等弊端时,我们的老师实际也被置身于另一个指标争夺名利场:在形形色色打着“科学”旗号的量化考核背...

 

【图语:谁来为“师者”解惑?】

  课时、论文、公开课、评分……在论及各级学校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等弊端时,我们的老师实际也被置身于另一个指标争夺名利场:在形形色色打着“科学”旗号的量化考核背后,挂钩着教师们的职称、晋升、身价……这些指标,真的符合教书育人的初衷吗?

  当前整个教师群体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后育意识,即年轻的比年长的懂的要多、要快,这意味着老教师所受的压力比以前都要大。——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屈哨兵

  中小学老师

  职业“倦怠”

  在采访中,很多教师向记者抱怨工作压力大,没有成就感。辽宁沈阳已工作9年的某高中班主任赵老师说:“教师平时工作很辛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乎相同的日程。有人说老师一年有寒暑假,但我们平均每天比其他常规的工作岗位都要多干三四个小时,因为回家还要备课、批卷。我们的职业倦怠感比其他行业更早出现。”

  职称“画饼”

  与重复劳动交织出现的是成就感的大大缺乏。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相当多的老师工作10多年都仅仅是中级职称甚至以下,评上副高就几乎到顶了。

  2013年底,人社部公布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方案,设置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高级、一级、二级、三级。然而在大多数地区,中小学教师无法评正高的瓶颈仍未得到突破,“只是感觉‘画了个饼’,但具体怎么操作还不知道”。

  高校教师

  科研“大过天”

  上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校教师告诉记者,做科研、评职称占据了普通教师主要的精力。广州某大学教师告诉记者,在她执教的大学,副教授满5年可以申请评教授,有课时、课题经费、文章和三本专著的要求,这对大多数老师而言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文科课题经费,申请到的几率非常低。

  在国内学术界,大量“高龄”副教授面临着一“副”到底的境遇,工作一辈子到退休甚至去世,都不能转正。就在2012年,武汉大学一位副教授为评定职称,与评委会教授大打出手。

  评教“讨好”学生

  而近年高校实行的学生评教制度,让老师颇感无奈。浙江某高校董老师告诉记者:“我们现在根本不敢管学生,因为期末学生要给老师打分,打分的成绩和老师的考核挂钩。所以很多事情老师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要想方设法和学生搞好关系。”据新华社

  反 思

  量化指标背离初衷

  传统对老师考核种种不合理的量化指标所产生的积弊,越来越被有关部门所认识。专家呼吁,好老师的评价标准应打破职称、论文、课时等量化指标的考核,建立回归教学育人本质的合理标准。屈哨兵说:“好老师应该具备三点:第一‘带得好学生’,得有教育情怀,得有爱;第二‘站得住讲台’,要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第三‘守得住自己’,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业方面的引路人,也应该在立德树人方面作出表率。”

【本文责编: 郝菁 】
上一篇: 师者的力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