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体裁为词,南宋诗人、词人陆游所作】
刚才提到,面对无常迅速的这个时代乃至未来,从个人修养说,我们是选择多欲、焦虑、抑郁、躁狂,还是观察万物无常、缘起性空,从而解脱自在,放得下,也拿得起来?刚才讲过了,要善加利用这个时代,不再重复了。
回归到最后,就是“一真法界、善用其心”,这是《华严经》的观念。“一真法界”,宇宙一切本身就是道,体相用具足,体上、觉性上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相用上、妙有上、应用上,是“性空缘起、缘起性空”“真空妙有不二”“觉所觉不二”“体用不二”,都是一真法界里面的幻化。这个理,思维清楚了,信进去,毋再疑,念念如是,如是念念,善护念,坚持到底,习以为常,自然步入转八识为四智的正道。至少,可以解脱很多烦恼困扰,进一步,可以心安理得。
所谓“善用其心”,就是说我们总会起心动念的,即便入禅定了,可是总要出定的。出定以后,念头是用在思维的陷阱上、妄想执着上,来自欺欺人,陷到诸漏皆苦的境界里面,还是转入空有不二一真法界的境地,自利利他,又不受我人众生寿者相的骗?看我们的心,转换到哪个频道,转换到妄想执着里面,就承受诸漏皆苦的果;转换到一真法界、空有不二的境界里面,善用其心,就是一个自利利他解脱自在的结果。所以还是离不开因果的认知与选择。
世间其他事也一样道理,处处都是因果,离不开对因果的认知与行为的选择。南师曾说过,政治、军事、外交,往往没有善恶,但却一定有因果。可是他老人家也说过,政治、军事、外交,并非真的没有善恶,有的,但是情形非常复杂,既不是表面那样,也不是短期看得清楚的,而且善恶标准本身也有相对的问题与变化。